□本报记者中原三农网记者董豪杰 “任何一个国家的肥料都没有中国这么重要,因为关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4月1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15中原肥业高层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秉强,一语道出了肥料的重要性。 通过对化肥行业各项数据的分析,赵秉强认为,我国肥料行业在产品性能、产品结构和施肥技术上均有待提高,从市场上来看,近年正是化肥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应当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实现肥料产业“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战略,建立绿色肥料体系,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肥料用量持续增加,已接近高峰。未来肥料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效率与利用率,而不是继续大幅度提高施肥水平,质量替代数量是中国肥料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赵秉强指出,随着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正在提高。由此引起的灌溉制度的逐渐改进也对肥料产业产生了影响,从漫灌到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取得了较大发展,节水、节肥、省工、高产等优势让其在大田作物上潜力很大。而随着肥料立法的进一步推进,资源、生产、流通、施用的各个环节都将实现有法可依。 2012年12月5日,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每年生产2000万吨增值尿素、2000万吨增值复合肥、1000万吨增值磷铵等产品,使我国的普通化肥30%以上实现增值化改性,推动我国传统化肥产品性能升级,每年推广面积10亿亩,增产粮食200亿公斤,减少化肥流失,保护环境。 2014年,我国包括缓控释肥、增值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在内的产品产量达到了3450万吨,应用面积达8.85亿亩,增产粮食200亿公斤。未来,新型肥料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肥料的竞争是效果、服务、成本的竞争,肥料产品的创新必须能够同时实现高效和低成本,而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效减量和替代减量是有效的途径。赵秉强研究员指出,我国绿色肥料体系的建立应该坚持“五绿战略”:即绿色原料,无污染、资源利用方式可持续;绿色制造,低碳制造体系、生态工艺技术;绿色产品,高效环保、环境友好;绿色流通,减少流通中的碳排放;绿色施用,不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河南日报农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