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郑州举行的“2015中原肥业高层论坛”上,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孙钊做了《我国缓释肥料的发展与应用》的报告。会后,记者对孙钊进行了专访。 和记者一打开话题,孙钊就“痛说革命家史”。“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尤其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因为以种植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为主,过量施肥现象更加普遍。施肥过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肥料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率不足40%。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只有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更低,尚不足35%。”孙钊说,除此之外,还有施肥不均衡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孙钊提出,以上种种问题要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改进肥料类型、开发与作物养分需求相同的肥料来解决,其中缓释肥料的开发对改进肥料类型尤为重要。 孙钊说,“缓释”和“控释”可以做到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施肥技术简化,实现一次性施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要,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同时,又可降低肥料养分的淋溶损失和分解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10%~15%,从而减少化肥施入量和生产,减少资源浪费和减轻环境污染。 孙钊解释,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研究和开发长效碳铵等缓释肥产品。到2000年左右,我国缓控释肥生产开始高速发展,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今年,国家科技部成立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种缓控释肥产品实现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发展,如树脂包衣缓释肥料、硫包衣缓释肥料、合成型微溶态脲荃类肥料、包裹型肥料等。截至目前,全国缓控释肥料产能近300万吨,能够基本满足国内缓控释肥市场需求。 (河南日报农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