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日早间消息,世界银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徐立新在华盛顿美国商会举行的纪念罗纳德-科斯教授学术研讨会中接受新浪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自身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在未来中国产业转型中依然会扮演重要角色。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很有信心。
根据他和李伟、龙小宁的研究成果,徐立新在演讲中将中国和印度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对劳动力相对宽松的管理规定(此处主要指没有因公司雇员数量增加而更为严格约束---编注)使得其拥有更多的能力强、具备足够规模的企业,并因而在产业集聚能力也要强于印度,生产力水平从而更高。此外,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规模稍大企业身上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他在会后接受新浪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一比较优势将继续得以发挥,在今后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含量、资本密集度越高的企业也会受益越多,这将有利于刺激企业自身创新并提升生产力。此外,他和吴卓锦、李伟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费用的收益足够高,可以与日本和美国70年代研发费用的收益相比较。并且,他们发现研发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也就是说,本企业的研发对同行业其他企业效率有正作用。
徐立新同时也谈到这中间并非没有挑战,比如企业创新需要很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中国在这一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他也提出,虽然传统上有所谓制造业比例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倒U型曲线”,即随着一国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制造业将呈现先发展后萎缩的趋势。但目前看来,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使得中国能够继续在世界制造业竞争中胜出。近期政府所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或许可以视作一个良好的回应。
本次纪念科斯教授学术研讨会由罗纳德-科斯研究所(Ronald Coase Institute)和美国商会下属的国际私营企业中心(CIPE)在华盛顿联合举办,主题为“下一个理论发现时代——受科斯启发而产生的研究和政策改变”。科斯因其对产权理论的突出贡献曾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教授生前一直关心中国经济改革的情况,并在102岁高龄的时候还与其助手王宁共同出版了《变革中国》一书。本次研讨会期间,除了缅怀科斯教授生前的卓越贡献并探讨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与会专家也专门针对科斯生前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看法和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