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肥料  化肥
发改委发布《告诫书》!冬储来临,还原化肥涨价真相!
时间:2017-12-13 16:40:11      阅读数: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发布了《化肥行业价格法律政策提醒告诫》(以下简称《告诫书》),引起了行业内广泛关注。文件提出,经营者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定价原则,禁止价格违法行为,呼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不得组织经营者实施价格违法行为,应当引导本行业经营者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价格秩序。

  

发改委发布《告诫书》!冬储来临,还原化肥涨价真相!

 

  据了解,近期化肥冬储价格的上调是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关注的主要原因,也是《告诫书》发布的主要背景。化肥冬储价格究竟上涨了多少,又是何原因?是有意哄抬,还是水涨船高?未来的市场走向又将如何演绎?记者就有关话题展开了深度调查采访,力求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化肥市场。

  是人为哄抬,还是水涨船高?

  1. 成本激增是价格上涨主因

  “成本大幅上涨是抬升当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徐东奎告诉记者,以磷铵为例,从10月初开始,磷铵三大原料:硫磺、合成氨、磷矿石的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硫磺价格从900元/吨一路上涨,最高点达到1700元/吨,现在稍有回落,但仍在1500元/吨之上的水平,这使得二铵的成本上涨了约240元/吨;磷矿石每吨上涨了约50元,且仍在酝酿涨价。生产1吨二铵,需要1.8吨的优质磷矿石,磷矿石价格的上涨使二铵成本上涨了约90元/吨;相对而言,合成氨对其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有相当明显的涨幅。整合分析后可以看出,二铵的成本上涨了约350元/吨。

  成本上涨固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综合来看,成本上涨也存在其合理性。徐东奎表示,以磷矿石为例,与煤炭同为资源型产品,煤炭价格一路飙升,磷矿石价格十几年来未出现过大幅上涨,如今在环保限产等政策支撑下,磷矿石价格上涨在情理之中,且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后期还有上涨空间,届时相关化肥企业的成本压力将会再度提升。

  不仅仅是磷肥,氮肥也不例外。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其选表示,今年的尿素市场行情变化太快,9月中旬的价格和10月、11月的价格差得太大。9月中旬的时候,尿素价格在1400元/吨,而且很容易采购。到了11月,不仅价格大幅上调,采购也十分困难。按照往年规律,每年11月,化肥的价格一般会下调一点,便于大家采购,后期缓慢上涨直到平稳。但是今年,化肥价格没有按照这个规律出牌。究其原因,还是成本压力过大,企业开工率不高,才造成当前价格抬升、市场采购艰难的局面。

  2. 多方因素集合推动

  此次成本短时间内暴涨出乎了很多企业的预料,但也并非毫无预兆。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企业发展战略部部长李昊峰表示,本次化肥价格的上涨,同比涨幅较大,但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化肥行业在市场化运作下,由成本上涨导致的化肥价格上涨。值得注意的是,供给侧改革之后,一些产能的退出,导致整体产量有所下降,目前供需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同时,本次价格的上涨也是多年来各种优惠政策取消、环保压力逐渐增加、原料价格等多因素累积的结果,所以成本的上涨不是突然发生的,是各种因素不断作用的结果。

  承压的是企业,还是农民?

  1. 生产企业收获的是“压力”而非“盈利”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营销中心市场部部长王铨啟表示,三大原料价格整体大幅上涨,对化肥生产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化肥企业要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要为行业负责,要为农民谋福利,但也要考虑生存。作为一个微利行业,价格上涨并未给化肥企业带来暴利。恰恰相反,目前化肥企业的生存环境十分困难。高额的成本掠取了大份额的利润,高成本推动下,价格上行实属被逼无奈,且当前市场价格的涨幅尚低于成本的涨幅。

  对于成本的突然暴涨,行业内完全没有预料到,很多企业也因此亏损。徐东奎表示,10月底以来,一些企业接收了部分前期订单,但成本的迅速飙升让这些企业措手不及,高成本生产执行低成本订单,让这些企业吃了个哑巴亏。就当前而言,虽然化肥价格已经上涨,但大多数还未能跟上成本上涨的步伐,即使部分产品价格已经涨到合理水平,也仅仅是保本而已。价格上涨的市场行情之下,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在粮价低迷的情况下,成本推着价格上涨,也会增加企业在后期运作的风险。

  2. 中间环节两方承压

  生产企业固然承受着暴涨的成本带来的压力,但作为拥有定价能力的上游企业,他们仅仅承受着来自原料成本单方面的压力,中间环节则不然。

  施可丰采购公司总经理付绍群告诉记者,当前市场对处于中间环节的流通商以及大的经销商甚至复合肥企业而言,压力更是巨大。一方面,上游原料企业受成本推动抬升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市场行情尚不明朗,下游对当前的价格望而却步,保持观望。复合肥企业需要生产,不得不采购,但上游原料持续上涨带来的压力并不能够快速地传导到终端市场,不过作为生产企业压力相对会小一些。流通商和大的经销商是压力最大的环节,小的网点商可以保持观望,但大的渠道商或许可以少拿,但不得不拿。上游持续增压,下游抵触观望,两方承压,有苦难言。

  3. 农民压力来自粮价

  在整个行业链条中,农民作为终端消费者,市场价格上涨对他们造成了多大的压力呢?这也是所有人十分关心的问题。王铨啟表示,目前市场正值冬储,属于用肥淡季,市场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尚未传导给农民,中间环节才是真正的受力点。且当前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尚未到达农民用肥临界点,不会影响农民用肥的启动。他还说,目前市场价格虽然在涨,但涨幅至少要比原料涨幅小20%,生产企业需要承担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需要维持市场稳定,控制合理的上涨节奏,防止市场崩盘。当前市场“不合作,没法活”。流通环节的压力最为巨大,企业必须要考虑合作伙伴的感受,为其分担一定的压力。

  徐东奎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现在还没有到用肥时期,农民不用肥,便感受不到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在市场运作下,未来的行情究竟如何演绎,谁都难以言说,这也是企业压力大的原因之一。化肥生产企业当前全部属于高成本生产,一旦价格下跌,必将面临巨额损失。流通环节也一样,冬储,储还是不储,难以抉择。上游成本压力,下游抵触心理,双重压力下,境况十分尴尬。

  诚然,当前并非用肥时期,农民尚未感受到来自化肥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但这并不说明农民没有压力。事实上,近年来农民最大的压力并非来自农资,而是粮价低迷。农民不能够从粮食上赚取更多的利润,便只能主动减少在农资投入品上的支出,从而导致下游不接受的局面,也因此将压力传导到了上游。

  是警示提醒,还是禁止涨价?

  1. 《告诫书》立意高远

  李昊峰表示,本次之所以发布《告诫书》,很有可能与小麦等粮食的收购价降低有关。日前出台的《关于公布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中提到:“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这是小麦13年来第一次下调收购价。此时,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使终端产生抵触情绪。本次《告诫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针对一些价格上升中的非市场因素进行告诫和提醒。

  他还说,目前,化肥行业的整体市场化进程与政府当初的设计基本是一致的。化肥从一个特殊商品逐渐恢复成一个普通商品,政府对化肥市场的干预越来越少,相关的优惠政策基本取消。化肥出口逐渐放开,所以此次发改委的《告诫书》并不会对行业发展产生阻碍,反倒是件好事,避免了人为的哄抬物价,使行业继续进行纯粹的市场化运作,回归到成本决定价格的良性轨道上来。

  徐东奎也表示,《告诫书》从“三农”角度出发,立意高远。化肥行业作为支农产业,也必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化肥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做好资源分配,促进产业升级是必要的,价格还要靠市场决定。并且,就目前而言,市场价格在成本推动下上涨也并非坏事。市场价格上涨,农民对于肥料的选择会更加谨慎。为了减少成本,农民会选择更加高效的肥料,也会更加注重施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推进我国化肥“零增长”步伐,促进合理的结构调整。同时,农民对于肥料的挑剔也会反向促进行业升级,提高肥料利用率。

  2. 后续或有动作

  关于本次《告诫书》有何内在含义,李昊峰分析说,这次仅仅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希望各个企业在目前的形势下能够自律,防止非市场因素干扰化肥价格走向。《告诫书》的出台一般情况下是对行业起到警示的作用,参考其他行业的《告诫书》发布情况,很有可能是调查组掌握了一些情况和证据,首先提出提醒告诫,在告诫未起到良好作用的情况下,国家应该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也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与遏制房价炒涨相类似,此次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就化肥淡储市场波动问题,对肥料行业提出告诫,表明国家对化肥市场密切关注,并有意遏制非市场因素下的炒涨乱市等价格违法行为。国家站在“三农”发展的高度审视化肥市场的波动,应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下一步,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通过加强监管抑制化肥价格的非市场性上涨,挤掉化肥市场的周期性“泡沫”,使化肥价格逐步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将持续加大对假冒伪劣、低价倾销等违法乱市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

  涨幅有限,未来必将回归理性

  李昊峰认为,虽然目前下游有抵触情绪,但这只是一个时间节点,企业的定价一定是根据每个时间点的成本来核算,而下游是否能够接受还是落脚到供需的问题,只要需求还在,经销商拿货也是迟早的事情。我们的关注点不能只集中在某一个或某几个节点上,那样有失偏颇,而且没有太大意义。这里还有这样的一个市场调节机制,那就是,国内价格升高,出口必然减少,国内的供应也就会相应增加。价格是始终围绕着供需平衡点来波动。所以,从长远来看,价格一定会回归理性,这是市场化运作的必然。在今后的几年,随着化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化肥的生产成本一定会进一步升高,化肥价格也会随之升高。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这样的格局下保证发展,必须练好“内功”,提高管理水平,不断用技术创新来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低成本。

  不少企业也表示,今年的市场与往年不一样,厂家基本没有库存,渠道也没有库存。目前价格太高,下游都不敢采购,怕粮价太低会影响农民的化肥用量,粮价低迷情况下农民是否可以接受如今价位的化肥还是未知。就价格而言,当前价格已接近顶峰,虽有稳中看涨之势,但上涨空间不大。当前行业整体开工率也不高,市场供应基本处于紧平衡状态,但企业开工率肯定受市场价格影响,一旦能具有客观的利润,开工率或将随之上升,供应也将宽松。归根结底,未来市场还是要看供需。

  市场价格需要看供需,而粮食价格低迷势必将影响农民的用肥积极性,降低用肥需求,从而反过来压低市场价格。所以,暴涨的成本抬升化肥冬储价格与农资消费能力减弱是当前化肥市场的主要矛盾。企业难,成本上涨毫不留情,下游抵触保持观望。农民难,化肥价格一路飙升,粮食价格萎靡不振。化肥价格上涨有因,下游抵触情有可原。

  化肥有价无市,粮价低迷是源头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化肥淡季涨价的现象其实并不新鲜,但在日益稳固的买方市场格局下,受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不断抬升和国内粮价持续低迷的双重影响,肥料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反复上演。农民生产积极性与购买力偏低,成为长期制约农资行业发展的痛点。

  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政策支持的广度与力度空前加大。以近期的增值税改革为例,粮食与化肥的税率均由13%降为11%,为企业节本减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提出在保证粮食产量和适度库存的同时,加强相应的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深入发掘农业产业附加值,并通过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激发企业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

  在当前粮食产业去库存、化肥行业去产能的背景下,大宗粮食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化肥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极低。国内的农资企业普遍认识到帮助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性,因此负责任的企业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哄抬肥价,增加农民的负担,损害农民的利益。从长远来看,成本主导下的肥价上涨已接近顶点,并将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逐步回归理性。从农资行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农业的减肥增效与农民的持续增收,关键在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降低生产成本,发掘产业链价值,最终实现提质增效、节本增收。

  归根结底,冬储价格短时间内快速上涨是《告诫书》发布的直接诱因,成本上涨是抬升冬储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而粮价低迷则是问题根本。卖粮容易,则卖肥不难。事实证明,粮价的浮动能够直接影响化肥市场。化肥企业不能再像以往一样,仅仅把目光聚集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更应该放长远,关注农业,关心农民,提高作物品质,让农民能够赚钱是每一个化肥企业需要去做的事情。同时,粮价低迷也不能够成为遏制市场运作下化肥价格上涨的理由。政府既要关注亿万农民,也需要关注企业的生存。毕竟,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如果化肥行业难以维系,粮食安全何从谈起。

发改委发布《告诫书》!冬储来临,还原化肥涨价真相! 发改委发布《告诫书》!冬储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发布了《化肥行

2017-12-13 16:40:11

鲁晋地区恐后市降价,化肥经销商或放弃冬储 鲁晋地区恐后市降价,化肥经
  山东省平度市:今年下半年肥价一直上涨,在肥价刚出现上

2017-12-13 16:39:28

抄底预期再失算,尿素反弹无争议 抄底预期再失算,尿素反弹无
  有言在先,12月上旬尿素市场的僵持局面源于最近一轮企业

2017-12-13 16:38:34

七成企业不盈利,化肥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和加速洗牌期 七成企业不盈利,化肥产业进
  今年3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等8家单位

2017-12-13 16:37:58

年底再涨!钾肥市场再迎涨价潮! 年底再涨!钾肥市场再迎涨价
  近日,钾肥市场再迎涨价潮!据了解,氯化钾价格自11月初

2017-12-13 16:36:56

中国磷肥企业聚焦国内,印度肥料会议国际市场吸睛 中国磷肥企业聚焦国内,印度
  即将到来的印度肥料会议(FAI)将围绕DBT、GST、以及一季

2017-12-13 16: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