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肥料  化肥
植物调节剂——“双刃剑”
时间:2019-12-21 14:53:02      阅读数: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作物增产增收不是问题,不正确使用就会出现层次不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科学正确的对待。

  现在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生长调节剂,多为人工合成成分。它与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相比具有相似的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芸苔素内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胺鲜酯(DA-6),复硝酚钠、多效唑等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这类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来有效调节作物的生育过程,达到稳产增产、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目的。

  如果按照标明的使用剂量、方法、时期进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危害。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农民朋友认为药物用的越多越好,随意增加浓度进行使用,导致作物生长出现异常甚至死亡,或者对农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进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譬如在土豆、大蒜等储藏过程中,很多农民朋友加大青鲜素的使用量,从而抑制发芽。但该产品过量对人体会产生致癌的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

  1、生长调节剂,主要用来促进作物的生长,常见的有2,4-D,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

  2、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作物细胞的分裂,加快果实的膨大。常见的如6-苄基腺嘌呤(6-BA)。

  3、赤霉素,赤霉素能够抑制植物叶绿素的分解,刺激植物叶子和芽的生长,提高产量。常用的如九二0(GA3)等。

  4、生长延缓剂,能够延缓植株的生长,让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常见的有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等。

  5、乙烯利,乙烯利能够释放出乙烯,促进果实加快成熟,常用来对未成熟的果实进行催熟。

  出现药害如何补救

  1、植物一旦出现生长调节剂药害,首先要对植物进行喷洒大量的清水,降低植物表面药液的浓度。如果药害较轻的情况下,喷洒2-3次即可缓解。同时叶面喷施0.3%尿素加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对植物进行叶片补充营养。

  2、在发生药害之后,对土壤进行中耕培土,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从而提高植物自身的恢复能力。

  3、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不同的效果,针对已经发生严重药害的植物,可以喷洒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缓解。譬如多效唑或者矮壮素药害,可以喷洒适当的赤霉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4、药害严重到已经无法挽救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只能尽快的补种或者种植下一茬作物,降低经济损失。

  如何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1、严禁随意加大用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体内存量很小,一般喷打药液每亩地用量几克甚至几毫克即可。随意加大用量,不仅不能促进作物生长,反而导致作物生长混乱受到抑制。

  2、根据环境温度使用。温度的高低会影响作物的吸收,同时药效会随着温度的生长而增加。特别是乙烯利、2.4-d等产品,对温度非常敏感,气温低于15度或者高于30度都容易产生药害。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避开高温和低温。

  3、加强水肥。很多农民朋友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之后,发现作物生长旺盛,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其实它只是起到调节刺激作物的生长的作用,真正的营养还是需要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时候要加强水肥管理,防止作物过度生长缺肥出现早衰等问题。

  4、随意混用。一些农民朋友为了省事,直接把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一些肥料或者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有的产品相互之间容易出现反应导致失效或者起到反作用,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仔细查阅产品使用说明,不得随意混配。

植物调节剂——“双刃剑” 植物调节剂——“双刃剑”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作物增产增收不是

2019-12-21 14:53:02

氯化铵市场走势有所好转,价格触底反弹 氯化铵市场走势有所好转,价
  经过了三个月的持续低迷后,近期氯化铵市场走势有所好转

2019-12-21 14:51:47

复合肥市场延续弱稳盘整,下游经销商观望持重 复合肥市场延续弱稳盘整,下
  本周,复合肥市场延续弱稳盘整,不少企业出台了冬储政策

2019-12-21 14:50:49

复合肥冬储情况依旧不见明显起色,后期僵局该如何打破 复合肥冬储情况依旧不见明显
  12月下旬,化肥行情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尤其是复合肥的冬

2019-12-21 14:50:09

氯化钾理论上仍存较大下跌空间,硫酸钾多少有点潜力 氯化钾理论上仍存较大下跌空
  首先请各位看官摆正好阅读此文的心态,笔者说的是&ldqu

2019-12-21 14:49:27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正式发布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
  2019年12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

2019-12-21 14: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