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肥料  化肥
联村联户就是好 高寨村变“高寨城”
时间:2015-11-12 11:20:31      阅读数:

多年前,环县木钵镇高寨村是个贫困的小山村,地是盐碱地,庄稼难长,路是羊肠路,交通不便。

 

高寨村全貌 通讯员张永鑫

 

20122月,高寨村被确定为省委组织部的“双联村”,由此,年轻而生机勃勃的“高寨城”诞生了。从昔日的盐碱地到今日的“高寨城”,高寨村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德刚在环县调研时说,要因地制宜开展帮扶,深入推进智力扶贫,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培训,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要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地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下功夫解决群众饮水、用电、行路、上学、就医等具体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双联行动带来的实惠。

 

在省委组织部的关怀下,高寨村抢抓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的机遇,实现了“居住社区化、生产专业化、服务配套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目标,成为开展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农村综合改革中的样板村。

 

“聚集乡村舞台,唱响和谐高寨”歌手大奖赛现场

 

如今的高寨人,自豪而喜悦地说:“联村联户就是好,高寨村成了‘高寨城’。”

 

双联行动显真情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德刚先后20多次来到环县,带领部机关帮联干部,深入全县21个乡镇、120多个贫困村,跑遍了多半个环县,并驻村调研,掌握情况,研究村情民情,与基层干部群众探讨帮扶思路。先后5次在环县召开现场会,14次召开规划论证会、项目对接会、工作督查会和协调推进会,统筹协调帮扶单位一道落实帮扶任务,助推环县发展。

 

 

专家在高寨村蔬菜基地现场指导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在吴德刚的牵线搭桥下,省内外18名农业专家深入环县“会诊把脉”,提出了“修饭碗田、种地膜粮、养致富羊、通致富路、建安民房、授创业技”的致富思路。

 

在高寨村的帮联上,从规划制定到项目衔接,从贫困户的脱贫计划到给贫困户看病,吴德刚都亲力亲为。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联系村《五年发展规划》《小康发展规划》和《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省委组织部从部长到一般干部,都为高寨村的发展倾入了大量心血。

 

环高寨山地自行车赛

 

同时,为了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省委组织部先后下派3名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队队长,和镇上6名干部组成双联扶贫服务队,常年驻村,开展工作。以前老百姓需要到镇上才能办理的手续,现在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就可以办理,村民如果有困难直接拨打服务队联系电话,就会有驻村干部主动上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服务队随身带着‘三件宝’,服务热线、现场办公桌、流动党支部”,群众打趣地说。

 

调整结构兴产业

 

高寨村原有产业主要以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农耕生活,依靠着田中的农作物自给自足,仅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川区虽依靠环江水资源优势,有设施瓜菜产业支撑,但整体规模小,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菜农自主经营自由生产,效益极不明显。而作为山后农户另一收入途径的舍饲养殖产业,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农户主要以散养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收益水平低。

 

高寨村甘牧源奶牛场养殖专业合作社

 

双联行动中,在省委组织部的积极协调下,高寨村抢抓机遇,依托金融资金支持,积极动员群众以现金、土地等形式入股,先后建办了甘牧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良种肉羊繁育养殖中心和双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个股份制企业。看着先进的蔬菜分拣、包装流水线和1500多头荷斯坦奶牛,村民们引以为豪,他们不仅是股东有分红,有的还在企业上班拿工资。

 

今年7月,甘牧源合作社实现首次分红,召开股东分红大会,共为106名股员分红23万多元,其中,现金分红21万元,配股59股分红1.3万元。村民何国凯拿着1380元分红开心地说:“几千块钱放在家里随便就花了,入股给合作社,不仅能分到红利,还支持了村里企业发展。”企业常年吸纳当地劳动力100多人,今年有许多青年不再外出打工,不再过“候鸟”式的生活了,他们围绕这些企业或务工或承包活计,在家门口做事既轻松,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上学。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正享受着企业带给他们的实惠。

 

围绕奶牛、肉羊、瓜菜和饲草四大支柱产业,高寨村又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在塬区把草当粮种,积极动员山塬上的群众,流转土地2000多亩,用于奶牛、肉羊的饲草基地建设,种植优质紫花苜蓿和甜玉米,牧草都是由草业公司机械收割、打包和运输。农民收取土地流转租金外,还可以搞其他的收入。

 

在川区,围绕环县“菜篮子”基地建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直营店”的模式,将周边村组蔬菜种植大户纳入双联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设施瓜菜800多亩,订单种植,统一收购。同时,合作社在县城建立平价直营店20个,配送中心1处,平价超市1家,日销蔬菜10余吨,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

 

目前,高寨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光伏与食用菌结合项目已开始启动建设,拓展了产业领域,助推了产业升级。

 

项目带动强基础

 

高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除4个村民小组位于条件相对较好的环江川区外,其余4个村民小组位于山后。受地理条件限制,这4个村民小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饮水困难,人居环境较差且居住分散,水、电、路、田、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省委组织部干部慰问双联户

 

针对高寨发展现状,省委组织部以重点项目实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共建桥2座,新修村内环行柏油路、水泥路37公里、砂砾路217公里,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铺设入户自来水管线2000多米,农村安全饮水覆盖面达到90%;实施了农电改造工程,实现了自然村通动力电、户户通照明电的目标,农户通电率达到100%;依托扶贫、水保等项目,大力推进农田建设,累计新修梯田2250亩,一半以上耕地实现梯田化。如今高寨的村民走的是硬化路、喝的是安全水、种的是机平田、用的是动力电,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居住问题,综合考虑居住现状、家庭人口、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高寨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确定了把大部分居住危房危窑的山区群众搬入公路沿线集中居住的模式,在武家湾组建成居民新村1处,现已建成住宅小院18套、住宅楼9240套,均以成本价出售,使全村的农户告别危旧房,搬入新居,有效解决了群众安全居住问题。通过整合项目,配套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老年幸福院、超市、卫生所、文化广场、学校、幼儿园、图书室、餐馆、培训室和金融代办点,实现了服务“十配套”,城乡配套实现了一体化,提前达到小康标准。

 

现在,高寨人已经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过河卷裤腿,出门打短工”的贫穷时代,高寨村已经发展成为“生产专业化,居住社区化,服务配套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五化”新村。今天,他们出门开小车,回家住楼房,在家门口上班已经成为现实,高寨村俨然成了“高寨城”。

 

科技扶贫提素质

 

高寨村之所以成为一个贫困村,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信息闭塞。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缺乏、发展视野不开阔、增收致富门路少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双联行动一开始,省委组织部就提出了以智力扶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洋”专家与“土”专家结合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提升活动,共邀请专家授课6场(次)、现场教学指导5场(次),开展养殖、种植技术培训9期,组织村组干部及种养大户赴甘农大、农林科技大、省委党校等学校培训33人次,为高寨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730人,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增加了致富信心,提高了创业就业能力。

 

在省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下,高寨村与张掖市甘州区前进村结成帮联对子,由前进村为高寨奶牛养殖、设施瓜菜种植方面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并组织高寨103名村民采取以工代训的形式赴前进村边务工边学习奶牛管理技术。

 

今年,高寨村还挂牌成立了环县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依托环县畜牧服务中心、奶牛场、蔬菜基地、高寨美食文化街,重点培育农业种植、肉羊养殖、奶牛养殖、设施农业等农民技能型适用人才,目前已举办养殖技术、农家小吃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200人次。现在的高寨人已经逐步成长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50%的农户已掌握1-2项实用技术,8%的农户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12%的农户成为种植养殖大户。

 

精神文明树新风

 

以前的高寨村不仅发展滞后,而且村风民风较差,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群众思想混乱,打牌赌博、好逸恶劳等歪风陋习普遍存在,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此,高寨村加强村风民风培养,不断规范干部群众思想道德,促使良好的村风民风形成,2014年被省文明委评为“省级文明村”。

 

育才教育基金发放仪式

 

如今的高寨村,精神文明建设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村上爱组织活动,老百姓也喜欢参加。每季度开展一次的“道德讲堂”“法律讲堂”是必修课,“好人义举榜”老百姓最喜欢点赞,经常性开展的“乡村大舞台”文艺演出、篮球赛、巧媳妇手工作品展等文化娱乐活动让村民乐在其中,要说最让群众关注的热点,当数每年一次的“十佳村民”“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的评选表彰活动,这俨然已经成为高寨村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人参与、公开评选,对获得殊荣的村民进行集中表彰奖励。“好婆婆”王月粉老人激动地说:“这是我一家和我本人最好的荣誉,比什么都值钱。”邻里互助、尊老爱幼、遵规守法正在成为高寨人的新风尚。

 

乡村旅游聚人气

 

到环县,如果不去高寨美食街品尝地道的农家饭,那就算没有真正来过环县。高寨农家美食街已俨然成为环县农家乐的“旗舰店”。

 

高寨新居通讯员张永鑫

 

高寨村此举是为了解决高寨新居建成时间短、人口偏少、村内人气不旺等问题。该村提出发展以特色农家乐美食为中心,辐射带动农村文化、娱乐、休闲、体育、现代农业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文化休闲项目。以租赁方式整合“五化”新村闲置农家小院8套,按照“休闲农家”模式完成了农家小院的改造提升,并经过现场制作考试层层筛选,确定18户经营户首批进驻高寨美食文化一条街,每户推出拿手特色农家菜品45样,共经营80余种特色农家小吃,所用原材料均来自农家,有机、绿色、无公害,自开业以来美食文化一条街月均接待游客就餐5000人,营业额可达15万元。

 

一排排整齐干净的农家小院,古色古香的特产便利店,18家制作精良、风味纯正的农家店,让每一位食客都能在这里吃遍环县的名吃,尝到环县婆姨的农家饭,燕麦柔柔、油馍馍、十样景、大件羊肉等菜品是美食街的招牌菜,每天有众多县内外食客慕名而至。现在村民们也更忙活了,因为他们是美食街蔬菜、粮油、瓜果的供应商。

 

高寨村文化广场

 

今年6月份,村上举办了以“美丽乡村、美食文化、美好高寨”为主题的美食文化节系列活动,整个美食文化节为期一周,共安排了美食文化、文艺演出、车辆展销、现代农业观光等七项活动,设置各类摊档20个,推出特色美食及特产40种,参展企业15家,举行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共22场,日均人流量达到了5500人次。美食文化节让客人们不仅能品尝农家美食,还能在农业观光园体验瓜菜采摘、在奶牛场参观现代企业先进生产流水线和免费品尝鲜奶。如今,观光农业正在成为高寨的一张名片。

 

来源:陇东报 作者:李政寰

潍坊诸城惊现“地瓜王”重达22.8斤! 潍坊诸城惊现“地瓜王”重达
  潍坊诸城被誉为“舜帝之都”,是舜文化的发祥

2017-11-16 09:26:48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格市场行情日报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今日国内尿

2017-11-16 08:51:18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二铵企

2017-11-16 08:49:43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氯化

2017-11-16 08:48:51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硫酸

2017-11-16 08: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