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见习记者余瑶李鹏朱瑞张博羽 “我们的西红柿全卖完了,每亩盈利一万两千多元!”站在刚收完秸秆的西红柿地里,宁夏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蓝星众联种植专业联合社理事长马光杰兴奋地告诉记者。
对于马光杰来说,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去年,全国西红柿行情低迷,蓝星联合社亏损了五六百万,“市场上西红柿太多,后来拉出去都没人要,揪掉又要花人工费,只能让它们烂在地里。”重提这些,马光杰仍然心疼不已。今年,基地共种植了1050亩西红柿,5月9日栽种定植,9月底全部完成采收,亩产2.4万斤,纯利润1370万元。
产业联盟:专人做专事
在蓝星众联种植专业联合社成立前,马光杰自己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已经运营了两年。2013年他种植了500亩西红柿,正赶上行情好,赚了一百来万元。2014年3月,在贺兰县科技特派员创业协会的号召下,县里11家合作社结成蔬菜产业联盟,按照“统一核算、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植保、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策略、土地入股”的机制联合起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产业联盟的形成,使得贺兰县里的科技特派员由分散指导转变为了集约化管理,各个合作社也都享受到了切实的好处。一是专业技术的联合带来了充分的利润空间。这些合作社中,有专业育苗的,专业售种的,专业管植保的,专业销售的……11家合作社各司其职,强强联手,种苗、农药化肥、薄膜、植保等价格都比市场便宜。马光杰坦言:“我们联合社西红柿卖8毛5的时候,普通散户才卖4毛。进价低售价高,我们自然就有利润。”二是产业联盟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联合社将流转的1050亩地全部用于种植西红柿,上市时货量大,即使到了尾声,也能每天装出一两车,而普通的散户规模小,货量少,无法与规模户形成竞争。
来自河南开封的客商谢老板是蓝星基地的老客户了。他每年都要来贺兰收购西红柿,连夜发往郑州、保定等地的蔬果批发市场。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蓝星的西红柿时,他说:“基本上到了9月份下边农户很少能供货,而且普遍质量不好,只有蓝星有充足的货源。”今年9月,他开来了两辆大卡车,以9毛一斤的批发价一次性拉走了8万斤西红柿。从贺兰到郑州,这些西红柿要在卡车里待上24个小时,为此基地负责西红柿装箱的工人们特意挑选了颜色半青的。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种植技术要专业,后期分拣也要专业。”马光杰说。联合社请来的都是云南、山东、山西等地常年在外做工的专业装拣工,采收旺季里,每天都有100多个分装工在仓库里一一分拣装筐。“西红柿卖价和卖相关系很大,这些装拣工有眼力有技术,装拣出来的西红柿品相好,到市场上一斤能多卖两三毛。”
技术外援:高人支高招
经历了2014年的惨淡经营,蓝星联合社痛定思痛,意识到出现亏损固然有市场行情的原因,但自身西红柿种植技术确实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地里杂草较多,仅除草的人力物力投入就达到60万。为此,今年5月初,联合社专门从云南楚雄州元谋县黄瓜园镇请来了一位西红柿种植“高人”,担任技术指导。
这位“高人”就是38岁的农村妇女张定淑。云南多山,过去20多年,张定淑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西红柿种植技术。5月3日,作为贺兰县“招才局”第一批引进的实用型人才,张定淑来到蓝星蔬菜种植基地。一到基地,她就忙开了,先是把去年的西红柿秸秆粉碎了,掺入牛羊粪加上生物菌、米糠发酵,用做西红柿底肥,还手把手地教村民们修剪打枝、培土施肥。在张定淑的指导下,蓝星基地采用双秆整枝高密度栽培技术,将每亩地定植的西红柿苗由2200株增加到了3300株。
张定淑的做法很快见到了成效:通过应用双秆整枝技术,一秆分两杈,一苗两个头,西红柿产量翻了番;高密度栽培使得叶片很密,果子在叶片保护下自然成熟,光泽度好,果色漂亮,而且定植株数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一;秸秆返田堆肥,每亩仅花费100多元,大大节约了肥料成本,种出来的西红柿口感好于普通肥料培植的西红柿。
未来愿景:要富一起富
马光杰告诉记者,联合社搞产业联盟的目的就是要带领大伙儿一起致富,而他也正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着。
现在基地上有采摘工200多人,绝大部分是本村或邻村的农民,按量计酬,每人每天能挣到100~150元。马光杰觉得这样还不够,只有把土地返包给能种地、会种地的村民,让农民自己经营管理,才能更好更快地让村民富起来。当然,基地上每个区种什么蔬菜,这都是需要联盟事先规划并按照统一供苗、供肥、销售的方法,保证农民能有好收益。
初到蓝星蔬菜基地,看到宁夏平坦的土地,张定淑特别兴奋。在蓝星蔬菜基地待了整整100天,张定淑与联合社形成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她打算明年与联合社合作,在兰星村流转500亩土地种植西红柿。
殊不知,马光杰心里打着同样的“算盘”。他早就计划在云南承包土地种植西红柿了。云南气温高,西红柿的栽种时间一般在8月份,正好与宁夏西红柿的收获期形成互补。在张定淑的帮助下,马光杰也在云南承包了500亩地。现在宁夏西红柿的采收旺季才刚刚过去,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就传来了第一批西红柿上市的好消息。11月3日下午,在马光杰的带领下,包括基地工人、种植骨干在内的12人踏上了开往云南的火车,他们将在那里打理这500亩地,并与当地的西红柿种植好手交流取经,学习其种植模式和技术。
“现在农民最搞不懂的就是市场,掌握不好市场规律,容易栽跟头。”兼任兰星村村长和联合社理事长的马光杰,看问题更专业、更全面。鉴于去年西红柿滞销的教训,马光杰表示未来要帮农民做好市场把控工作,调查、分析蔬菜市场的需求。同时,马光杰今年带领联合社缴纳了36000元的蔬菜价格保险,让农户的西红柿有了最低保护价,大伙儿心里都有了底。“有了产业联盟的规模和专业优势,我们的市场需求分析会更准确,加上政府蔬菜价格保险制度,形成双保险,农民增收不是难事。”马光杰对带领村民集体致富充满了信心。 来源:农民日报
|
![]() |
潍坊诸城惊现“地瓜王”重达 |
潍坊诸城被誉为“舜帝之都”,是舜文化的发祥 2017-11-16 09:26:48 |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今日国内尿 2017-11-16 08:51:18 |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二铵企 2017-11-16 08:49:43 |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氯化 2017-11-16 08:48:51 |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硫酸 2017-11-16 08:4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