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很长,但详实地说出了种植大户的现状,由《农资与市场》杂志社独家原创,作者:郭英民,经授权转载,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农资与市场)
痛并快乐着?种植大户的身上到底经历了什么?又面对着什么?
事实摆在面前,农村土地集中、土地流转的势头越来越猛。
农业部调查表明,当前我国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突破50万户,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8000万亩。其中黑龙江省和黑龙江垦区的规模种粮户合计超过了32万户,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的种粮大户均超过5万户。
形势喜人,但现实也很愁人。看下面的几个数据,在我采访过或简单聊过的28个种植大户里,19个后悔流转土地,15个说赔了不少钱,8个说看不到希望,5个表达出来的意思是为了补贴,只有6个人说赚了一点钱。也许这18个种植大户的调查,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这样的结果还是让人大吃一惊!
一系列的“利好”都在告诉我们,土地流转势不可挡,种植大户想不发财都不行。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无情,“赚钱的不多”不仅成为普遍的心声,甚至不少人心里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条路可行吗?
面对这种疑问,当然可以肯定的告诉他们,这条路不仅可行且势不可挡。因为这是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大趋势使然。同时,种植大户是一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提高种植效益、稳定粮食生产中的作用肯定会日益显著,这不容质疑。
痛并快乐着?种植大户的身上到底经历了什么?面对着什么?
上篇:种植大户的梦想与执著
梦想启程
“几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老思想,过去被农民奉为理想的生活状态。在这俗语背后所反映的,就是小农种养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的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小农种养模式已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一家一户的经营仍牢牢是农业耕作的基础,然而种植大户正在成为农业种植的中流砥柱。
只种大田并不保险
“种地还是得多种,你就种它三五亩地,要是赶上个歹年景,赚不到钱白费力气不说,搞不好还得赔上一笔。”河南省长垣县武邱乡牛庄村农民牛志忠一边侍弄着麦苗一边说:“就算粮食行情不够好,俺也能靠产量多赚钱。”
今年46岁的牛志忠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近年来,他靠流转土地,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走上了种粮致富的康庄大道。然而就在三年前,牛志忠还仅仅是经营着自家的十多亩地。考虑到大部分农民对流转土地存有疑虑,牛志忠以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家庭为突破口,反复耐心地讲政策、算细账、做工作。最终,与58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涉及耕地230余亩。
流转到手的土地越来越多,牛志忠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正当所有人都羡慕他规模化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时,一场大风,让牛志忠意识到了单一化种植的不足。“那天的风刮得太大了,俺种的玉米可倒了霉。有的整棵倒在地上,有的被风一吹两段。那一阵风让俺着实损失了不少。”对于那场天灾,牛志忠至今记忆犹新。
粮食的大规模种植诚然可以靠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获取利润,但种植过于单一化,在面对天灾之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则会显得不足。看到了单一化种植的不足,牛志忠随即扩大了自己的种植范围——80亩核桃、100亩土豆以及小麦、玉米多种作物齐上阵。除此之外,他还打起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主意。“流转的土地多了,种地则需要更多的农家肥。再加上那场大风造成的损失,俺就寻思着干脆自己把养殖也干起来。种、养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养殖产生的粪便又能成为上好的农家肥。”不管怎样,牛志忠的梦想已经启程。
最不愁的是销路?
而像牛志忠这样放飞自己大户梦想的还有河南省滑县城关镇的种梨大户时战军。
站在自己近40亩的梨园旁,时战军不无自豪捧着刚刚摘下来足有3斤重的晚秋黄梨说:“别看今年的挂果没有去年多,但今年梨的品质更好一些,收益肯定不差!”
几年前,时战军开始引种晚秋黄梨20亩,当年就有部分开花结果,且果实硕大令他惊喜。“最重的有4斤多,差不多每个都在2斤以上。”时战军说,去年他种的晚秋黄梨挂果非常多,每棵树差不多都是60多个。今年临挂果的时候当地来了一场冷空气,影响了挂果数量,但也有20多个。“挂果少品质就会好一些,卖的价钱也会高一些。”时战军说,从去年开始,他的晚秋黄梨已经进入盛果期,他粗略估算了一下,每亩按8000斤收成、2元的市价算,去掉1200元的土地承包费以及4000元的农资投入和人工成本,今年的收益也很漂亮。
时战军当场切开了几个让我们品尝,梨的味道比他形容的更加让人惊叹。不仅果实个大,而且皮薄、核小、无渣、风味独特。时战军说:“不是我为我们这个品种做广告,它确实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能抗零下5℃左右低温,因此又叫雪梨。”
由于在当地并不是时战军一个人在种这种梨,仅仅在时战军梨园的方园,就有上千亩和他一样的晚秋黄梨,已经成了规模化种植,这让记者很担心他的销售情况,毕竟在经济作物的种植上丰产不丰收的状况比比皆是。
“销路根本不用愁,来拉梨的车队都排很远!”时战军,如果这个地方仅仅他一户或几户种,肯定打不开销路。“你想想,如果你这点梨装不了几车就拉完了,谁愿意来呀?再说了,种植面积小了影响力就小,也许人家根本就不知道你这有梨,怎么销?”仔细想想,时战军的话不无道理,规模小了影响小,品牌打不出去,光指开着三轮车到处零售,累死人不说,存放都是问题。
和时战军紧挨着的是同村的种植户刘通,他种的规模并不大,只有五亩左右,但他在种植户里可是最能说,也是最有经验的几位之一。说起种植晚秋黄梨,他掰着手指头仔仔细细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地租1200,用水用肥用药2000,人工600,别的成本500,总的投入在3800元左右,可要是都和去年比的话,一亩地抛去成本的收益也在1万元左右,我这五亩地一年就是5万元的收益,平时我老婆一个人在这就够了,还不耽误我不忙的时候在城里给别人打个零工……”
其实,无论是“种植大户”“合作社”,还是新近提出的“家庭农场”,这三项农业经济体中的任何一个,都离不开规模化生产。而农业规模化生产则会进一步带动农业机械化、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甚至可以起到加速城镇化的作用。
现实残酷
在我采访的28年种植大户中,每一位都是怀揣梦想、兴致勃勃地进入这个圈子的,甚至不少人在成为种植大户之前都是富甲一方的当地“能人”。但如今,除了个别几个运作特别好、“运气”特别好的人之外,其它的人都是直摇头。
“不赔就挺好了!”“前几年没少赔,应撑过来了!”“真不想再种下去了,但有承包合同在那儿,也不能毁约呀!”说实在的,这样样悲观的声音在采访过程中比比皆是。
价格让她们“抓狂”
河南省长垣县武邱乡赵庄村的鲍金玲本来一家都在郑州,前些年在郑州做生意干的也不错,老公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去年在她一番考察和“深思熟虑”后,她让老公在老家承包了80亩地种玉米和小麦。其实,她一开始的计划并不是不合理:“经济作物不敢种,市场价格不好控制,人工成本也太高,种大田尽管赚的少一些,但价格稳定,风险不大。”
但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秋收马上就要到了,80亩玉米的长势非常好,眼看丰收在望,可是今年的玉米价格却和她开了一个国际玩笑:去年还1.1元一斤的玉米价格今年一下子跌到了0.8元一斤都没人要。这下可把鲍金玲坑苦了,本来打算按亩卖给玉米收购商的80亩玉米今年无人问津,多少钱都没有人愿意收。她只能自己找收割机从地里收获棒子,又雇三轮车把棒子拉到存放点,这还不算完,她还要再雇人脱籽装袋并再次存放起来。算下来每亩地成本又增加了150元不说,关键是未来的玉米价格是涨是跌她无从所知,只能干等。
“本来挺省事还能稳赚一些的玉米,现在就因为价格一变动,都快让我抓狂了!”鲍金玲说,她说啥都不想再种了,一家人累的要死要活的,还往里搭钱,图啥?万幸的是,她是从一个朋友手里转包过来的地,不想种了可以马上还给人家。
还是价格,让她肠子悔青
与鲍金玲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一位,就是陕西省杨凌区的葡萄种植大户刘欣平。
因为杨凌是葡萄重要产区,刘欣平前几年看到大家种葡萄都挣了钱,说啥也逼着丈夫承包了80亩地,一签合同就是20年。技术,没有问题,杨凌这个地方不缺种植葡萄的技术员;资金,没有问题,她们贷款100多万全都投进去了;品种,也没有问题,杨凌的品种要啥有啥。
今年到了挂果的时候,刘欣平家的葡萄挂果还特别多,丰产不在话下。但还没等她家葡萄上市的时候,葡萄价格便大幅下滑,最低时甚至到了两元一斤都没人拉的地步。这一下,刘欣平全家人都傻眼了,本来预计今年能收回100多万元的葡萄连50万都没收回来。
“感觉天都快塌了,这两三年为了这葡萄全家人都快没日没夜了,没想到会是这样……”刘欣平说,她现在都快后悔死了,但没有办法,还得硬撑着,合同在那放着。她现在只能把希望抱在明年:“如果明年价格还是这样,我一定会撑不住。”又是价格的问题,让一位踌躇满志的种植大姐失去了信心。
从今后的发展看,农产品价格低或许成为一种新常态。有专家表示,国际农产品价格下降、进口量增加,国内粮食库存压力增大,将直接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空间收窄,国内农产品生产进一步面临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比较效益下降。
有的人可能会说,农产品价格下跌,对成本高、收益低的种植小户影响最大,估计不少种植小户会退出市场。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今后种植会越来越集中到种植大户。真的是这样吗?难得价格的下滑不会打击那些种植大户或即将成为大户的信心吗?
依然执著
尽管鲍女士和刘女士的情况值得同情,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事,种植大户的出现,正在逐渐改变我国农业经营散小弱差的状况,成为与我国农业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采访的过程中,尽管我们了解到了许许多土地流转、行业发展中许许多多的弊病,但我们也同样被一些“新农人”的执著精神打动。不管这个产业今后如何发展,但相对于传统的种植方式来说,这些可爱的“新农人”正在引领着先进的发展潮流,这当然不容置疑。
“退堂鼓”连续打了10年
在采访河南省温县山药种植大户赵国军的时候,他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每年去和农户谈土地承包合同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明年一定不会再种山药了,包个地太难了。但这句话我说了10几年,山药也种了10几年,一年也没断过……”赵国军说,他自己都想不到会一直种到现在。如果按赵国军的说法,种植山药和种植别的经济作物完全是两个概念。“别的作物一包地就10几年或20几年,山药因为绝不能重茬,只能种一年,8——10年后这块地才能再种山药,土地流转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当年的山药只要一出土上市,赵国军就得马不停蹄地寻找下一块适合种山药的地块儿。
看似简单的找地块,在温县却绝对不简单。因为众所周知的是,温县“铁棍山药”名扬国内外,这里是山药的主产区,这里的适合种植山药的地70%都已经种过山药,而要想在这里找出一块10年之内没有种过山药的土地,谈何容易?
而一旦赵国军确认了哪块地没有种山药以后,他便会使出浑身解数找村长、挨家挨户找农户反复做工作。“这个工作每年都会耗费我大量时间,因为看种的那一块地并不是一户的,而是10几户甚至几十户的地,里面只要有一家农户不同意,这块地就种不了山药,真是愁人啊!”赵国军说,每年光做这个工作,就得费耗费他一个多月的时间。
所幸的是,今年,赵国军的30亩山药长势喜人,也是丰收在望。接受完记者的采访后,赵国军带领人亲自挖了几棵山药,又直又粗的山药让赵国军把承包土地时的牢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按现在的价格,我一亩地5000元的净收入应该不在话下!”赵国军的执著之情刹那间溢于言表。
靠山就得“吃山”
2009年,部队转业的张子庆没有到工作条件较好的单位去报道,而是选择自主创业。张子庆的家乡在山东沂蒙山区,他之所以选择自主创业,就是因为他要带领乡亲们一起种地,共同发家致富!
“靠山当然得吃山,但这个山一定得吃出宝贝来。”2009年,张子庆一手创办了费县文江核桃研究所,并担任所长。2010年,他又成立了费县文江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寻找优良核桃品种,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张子庆首先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乡亲们对他新引进的核桃苗不“感冒”,“我的苗子当年栽种,当年挂果,第四年就开始收益。而普通的苗子第7年才开始见收益,但成本较低。老百姓还是保守思想,宁愿少花钱,也不舍得多花钱买好苗子。”
在当时,农民还没有“科技致富”的意识,这让想大干一场的张子庆多少受到了一点打击。但是部队8年的生活磨练了他永不服输的韧性,他想到要改变农民的旧思想,就要身体力行,自己先带头种植,让大家伙看到新品种带来的新收益!有数据显示,如果2020年我国的人均核桃消费量达到1千克的水平,按14亿人中计算,我国的核桃需求量2020年可达140万吨。由此可见,核桃产销的国内市场是很大。张子庆也正是看中这其中的商机,开始摸索着种植核桃。
时至今日,文江核桃研究所在马庄镇西南峪村建成核桃标准示范园650亩,栽植优质核桃苗木21450株,为推动费县“中国核桃之乡”的品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在今年8月16日费县马庄镇首届核桃节上,张子庆所带领的费县文江核桃研究所的“希尔”核桃以其过硬的综合品质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中篇:种植大户的诉求与心声
想了解一个人最真实的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接近他。
采访完这些种植大户后,记者体会最深的是,他们想倾诉但似乎又无处表达。种植大户说的话,也许很通俗,但却很接地气,因为没有人比他们能更深地体会到种植带给他们的欢乐与痛苦。做为一个媒体,也许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倾听,但如果有幸能把这种真实的声音传达到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耳朵里,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支持,足矣!
“谁能把我们冬枣的品牌打出去!”
姓名 尚耀荣 陕西省大荔县,年龄41岁,种植30亩冬枣、年收入40万元
今年大荔县全县红枣面积已经突破60万亩,现在建成以中部洛灌区和黄河滩区为主体的冬枣基地20万亩,绿色认证11万亩,年产8万吨,产值3.5亿元,枣业现在已成为拉动大荔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劲板块,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据了解,大荔冬枣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县域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和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看,还存在一些制约产业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一是鲜食冬枣品种还比较单一,品种结构还需丰富和优化,生长结果习性和商品性状更优的短枝冬枣发展面积较小;二是设施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升。部分枣农使用化肥、农药超标,果品质量安全方面潜伏一些隐患,距离实现冬枣的绿色有机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三是科技服务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和统筹。种苗培育、技术示范、农民培训、无公害农资供应、采后商品化处理等诸环节链接不够紧密,难以形成合力;四是农民科技素质有待提高;五是产业链还需进一步延伸,产业化开发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快。
“最重要的是,我们大荔冬枣的品牌知名度还不算高,恳请有关部门赶紧想办法扩大我们大荔冬枣的品牌知名度,把我们的品牌打出去,有了名气,我们心里就有了底气!”
“玉米价格真就没人管了吗?”
鲍金玲 河南省长垣县 年龄38岁 种植80亩玉米
“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咱们国家的玉米价格到底还有人管没有?“玉米价格下降得那么厉害,现在老百姓都捂着不出手,政府到底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鲍金玲也许并不知道,玉米在我国是主粮之一,种植面积最大,范围最广,但是现在实行玉米目标价格补贴后,由于多年来惯性依靠政策保护,不管是农民还是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首先迎来的是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农户的收入受损,种粮积极性受挫,进而会严重影响中国粮食安全。
“希望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典范!”
凌继河 男 安义县鼎湖镇 年龄50岁 年收入:200万元
今年1月初,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种粮大户凌继河向农民发放140万元年终奖的新闻轰动了全国。承包1.5万亩农田,产粮1.2万吨,这是他去年交出的成绩单。凌继河专门聘请了100多个“职业农民”帮他打理农田,每个农民每月能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到年底还有年终奖。
凌继河种粮的独到之处体现在其经营管理方式上。他将以往经商的经验运用到种田管理,将1.5万亩田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名生产队长带着“职业农民”管理,各个区域相互竞争,实行绩效考核。除了管理方式新鲜,凌继河还引入了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他承包的农田,测土配方因地制宜,啥时施肥、啥时喷药都有一套规范流程。
凌继河说: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公司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典范,把更多的农田整合到一起,走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之路。”
“盼望添置一批新农机!”
刘长保 男南昌县蒋巷镇 年龄49岁 年收入:195.9万元
刘长保穿着随意,皮肤黝黑,身为种粮大户的他说自己其实还是一名庄稼汉。他是高中毕业的农民,现在的身份是科技示范户。2007年,他开始承包别人的地种水稻,种植规模从一开始的200亩到300亩,再到500亩,直至现在的3000多亩。因为选用了优质、高产、抗菌能力强的杂交品种,双季稻产量达3000多吨,种粮纯收入高达195.9万元。去年,刘长保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种粮大户”,拿了10多万元的奖金,成为南昌县第二个全国种粮大户。
“我希望提高种地的机械化水平,今年想添置3台收割机、2台中型拖拉机。”一台机器就是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虽然收入高,但要提前给农户租金,他手里流动资金不足,希望政府能多给种粮大户一些扶持政策。刘长保说,国产的收割机他买了几台,但还想买一台更好用的“久保田”牌进口收割机,要是进口收割机也能有购机补贴就好了。
“愿农民都学会科学种田”
胡广辉 男 年龄50岁 进贤县三里乡 年收入:200万元
犁地、育秧、插秧、收割都有不同的农机帮忙,承包1.2万亩农田种水稻、拥有156台农机的进贤县三里乡光辉村村民胡广辉,四次获得全国种粮大户和全国种粮大户“十大标兵”荣誉称号。“我既是种粮大户,又是农机大户。”
随着种植面积扩大至万亩以上,胡广辉的年收入都稳定在200万元左右。“现在对我来说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与更多的农民分享。”胡广辉说,农机有利于扩大规模,但保证产量还是得靠人脑,因为育秧、施肥、防病虫害都讲究科学方法,种田技术含量很高,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才能获得丰收。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农民都能学会科学种田,每一块田都能实现丰产高产。
下篇:种植大户的困局与破局
直面困局
困局一:土地哪里来?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话对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而言似乎更贴切。“没有地,哪来的大户呢?”湖北枣阳市吴店镇种植大户齐立福对土地的理解很深切。
齐立福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种了近500亩地。几年前,村子附近有一块坡地一直荒着,恰逢上面鼓励开发“四荒地”,齐立福带着儿子干了一个冬天,荒地变成了耕地。现在,他成了当地粮食加工企业“巴结”的对象,因为他种的全是优质稻。
同样是开垦荒地的还有湖北监利县新沟镇新红村的赵又平。赵又平地更多,600多亩。不过,赵又平的荒地不是自己开垦的,而是村集体当年开垦出来的湖田,由于低产、水涝,没人敢种,赵又平胆大,加上租金相对便宜,就全租下来。一来二去,渐渐发了,附近的人都叫他“赵老板”。“其实,啥老板啦,不就是种了几百亩地。”言谈中露出自信。
通过整理荒地而来的种植大户们,比其他大户在租金上的压力相对减轻了许多,也不会遇到一些地方有的出租户要求增加租金的麻烦。不过,更为普遍的种植大户还是依靠土地流转,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四荒地”整理。
种植大户是为了进行规模化经营,在一定条件下由农户跨区、跨村、跨屯转入土地逐渐形成的。根据农业部的调查,从划分标准来看,在北方地区一般将拥有100亩以上耕地的农户统计为种粮大户,南方则以30亩为标准。从土地组成来看,北方地区的种粮大户中,有53.72%的土地来自自家承包地,25.8%来自土地短期流转,10.83%来自长期租赁,1.45%来自拍卖。南方的种粮大户中,有22.71%的土地来自自家承包地,54.38%是短期流转,14.24%是长期租赁,1.06%是拍卖。
困局二:如何种好地?
因为规模种地、专业种地,种植大户与散户之间形成明显差异。这种差异首先不是能力上的差异,而是心理上的不同。安徽天长市的种植大户华福昌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地里种什么散户们可能不怎么关心、怎么种小户也不会太在意,因为地少,影响不大。“今年我们的冬小麦都出苗了,有的散户水稻还没有收上来呢。”他举了例子。
种植大户们就不一样了,“输不起。”华福昌用了3个字。这种输不起,逼迫大户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因为是湖田,易涝易旱,他得雇人把田埂加高,把农电网线从村里架到湖田来便于排灌,通过“村村通”工程把机耕道硬化。这些事全做好了,湖田才基本旱涝保收,收益得以逐年提高。
大户们也成为推广机械化、信息化耕作的主力军。“没有机械化,也成不了大户。”华福昌说,这些年他陆陆续续购置了包括联合收割机在内的大大小小50台农机具,从整地耕地、插秧除草,到施肥打药、收割烘干,基本全程机械化,过去几百人干的活现在几十个人解决。
在种植环节,大户们对良种良法更是情有独钟。一些农技推广员说,他们推广良种良法首先找的就是种植大户,甚至都不需要找,大户们会主动联系他们,许多种植大户就是农技联系点。因为规模大了,种植大户们更注重标准化种植和产品品质安全。在许多农区,种植大户都是龙头企业的“铁杆”或盟友,龙头企业需要标准化种植,种植大户往往是他们的首选,而大户们因为标准化种植,产品品质和销售都有了保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利益链条。江西省农业厅专家说,有了这根链条,种植大户们常常成为专业合作组织的牵头人或“领头羊”。
种植大户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些种植大户还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机的作业能力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提高了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种植大户普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松深翻、种子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种等重要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有的大户还与当地农业院校、科研与技术推广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困局三:效益有多大?
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成长壮大,带来了明显的综合效益。租种了1000亩地的郭文行是山东胶州市李哥庄镇人,在2011年“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上获得过国务院奖励。他给记者算了一笔收益账: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茬,每亩700元左右的租地费,加上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去年净收入约60万元。
规模种植出效益。从各地来看,种植大户的年收益从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较为普遍,规模更大的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种植大户也给流转户带来了稳定收益。一些散户种地有一搭没一搭,收多收少无所谓,但流转出去后收益可以固定。湖南南县浪拔湖镇农民周成喜说,家里无人种地,几亩地荒了太可惜,亏得有大户接手,解了难题。在河南焦作,有的种植大户告诉记者,现在想扩大种植面积,可是租不到地。有的种植户说,租到的地东一块西一块,不能连片,影响耕作。
种植大户的效应很明显,种植大户的“烦恼”也很突出。对此,有的地方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既解决了散户的后顾之忧,也推动了规模化经营。据国土资源部介绍,目前全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覆盖率已经达到86%。这无疑为更多散小经营的农民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
此外,像种植成本上升、流转土地难、政府对种植大户的资金扶持很少、种植大户贷款难等等都在困扰着种植大户的发展。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农村环境恶化、自然天气恶劣、缺人手、没资金、没技术,加上由于知识有限、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等种种局限,他们缺少对称的市场信息,缺少固定的产品销路,更缺少准确的市场判断能力。
种植大户破局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
“必须培育一批新型种植大户”
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合作社种了全国1/10多的地,产出了1/5多的粮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主体。”目前,各级政府对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发展非常重视。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粮食生产出现兼业化、副业化趋势,必须在稳定传统种粮队伍的基础上,培育一批新型种粮大户,扶持一种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支专业化服务队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适度规模经营的粮食生产新模式。
由此,我国将完善农业信贷政策,把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作为优先支持对象,对不同规模的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提供不同额度的信贷支持。设立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专项保险,合理设定保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提高保险额度,积极受理灾后理赔。
中国农业部课题组
“引导土地流转长期化、规范化”
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表现出流转速度加快、流转类型多样、流转主体多元化、以短期流转为主、由市场决定价格、租金支付方式多样等特点,流转土地表现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体统一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并表现出流转组织化水平提高、仍以种粮为主、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政府鼓励等新趋势,土地流转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提升了农业产业素质、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在推进土地规范流转方面应切实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引导流转行为长期化、规范化,正确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流转,强化对规模经营以及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部门对土地流转的服务与管理。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
“应赋予新型农业主体平等地市场地位”
纯农户比重下降,非农户和兼业农户比重上升。小规模经营农业对家庭的经济贡献日趋弱化,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在农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日趋边缘化。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传统的小农经济之外,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一直处在不断分化之中,各种新型经营主体也不断产生和发展。张红宇建议,必须把是否具备市场自立性作为检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国家通过完善政策法规等手段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等市场主体地位。
新型农业的发展应该遵守几个规则。一是符合农业内部不同产业的基本特征。二是有利于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有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四是体现出保护农民利益的规定性。
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重点考虑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以具备市场自立性作为检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标准。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向的引导和规制。三是引导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四是采取普惠性与特惠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
《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总编辑冯卫东
“种植大户怎样才能赚钱?”
以大田作物为例,我们先看成本,小户成本=农药+种子+化肥+农机=四项费用。大户成本=农药+种子+化肥+农机+雇工+土地流转费+管理人员费用+农机技术人员费用=八项费用
而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后发现,50-300亩的小大户能够赚钱,赚钱原因——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如果从利润空间上看,现在只有300-400元/亩的利润空间——如果能扩大到500-600元/亩,大户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强,那么怎样才能把利润空间扩大到500-600元/亩?除了科学种植、田间管理、辛苦工作等内因以外,还要向外努力。
第一环节就是向上游扩大空间:1种子化肥农药环节——精选种子、化肥,一旦选定,不再轻易换。尽可能不赊销——赊销等于放高利贷——不要受小恩小惠诱惑。再有就是形成大户联盟,集中采购。
第二环节就是农机合作。第一个思路是自己配套,不划算;二是合作社,相互配套,因为相互配套,收费较低;第二个思路是集中雇佣农机,提高效率。
第三个环节是粮食收购如果大户与小户,都是把粮食卖给二道贩子、三道贩子,体现不出大户的价值。种植大户要做的是联合多个大户,直供厂家——面粉厂、饲料厂、食品厂等;大面积订单农业——比如特种面粉;大户赚二道贩子——不仅卖粮食,还收购粮食。
第四环节就是品牌农业,直供城镇居民。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龙文军
“国家应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路、田、水、沟、林综合改造,切实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农业机械化耕作的要求,提高农机化配套程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出台土地流转优惠政策,组建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合理商定土地承租价格,延长承租时间,为种粮大户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环境。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增设种粮大户专项贷款基金,推行农民土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同时可考虑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专门对种粮大户以及农产品加工大户提供担保贷款,解决种粮大户的资金短缺问题。
完善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提高生产要素、技术、信息、销售上的互助合作。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发展成为生产和经营的利益共同体,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种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种粮大户对农资价格、雇工开支和土地租金上涨的承受能力。
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结合高校的“科技下乡”活动,定期组织种粮大户参加培训,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种粮大户的农业科学文化水平。建立高水平的农户对接服务队伍,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结语:
必须承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放之四海皆真理。
这篇文章笔者采访过的这28个种植大户,正是他们的坦诚与朴实让我掌握了关于种植大户最接“地气”的一手 资料,也让我从始至终都在怀着一种学习的心态与他们说“掏心窝子”的话。
就像我在采访开始前说的那句话一样,“我们一定要真诚沟通”,我和他们确实做到了让事实说话,这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比我更想找到一个能让他们真诚“倾诉”的平台,好一吐为快。感谢这些“新农 人”,感谢你们成就了这个专题。
我承认,这28个“新农人”并不能完全代表种植大户这个越来越巨大的群体,我也不可能在专题里对他 们逐一进行呈现。但我想说的是,我有幸翻阅了他们的梦想,也理解了他们对那一方土地的执著,如此 足矣! 作者:郭英民 来源:《农资与市场》杂志社
|
潍坊诸城惊现“地瓜王”重达 | |
潍坊诸城被誉为“舜帝之都”,是舜文化的发祥 2017-11-16 09:26:48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今日国内尿 2017-11-16 08:51:18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二铵企 2017-11-16 08:49:43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氯化 2017-11-16 08:48:51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硫酸 2017-11-16 08:4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