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紧建设中的中盐红四方集团合肥新基地。
四年前,走过五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合肥化工产业谋求走出“弱、小、散”的困局,而央企中国盐业总公司则立志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盐化工企业。
2008年底,中国盐业总公司与合肥市战略合作,重组合肥市原有的3家化工企业,投资114亿元,在位于肥东县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打造以“盐化—农化—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多元化工新区。次年8月,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合肥化工企业启动“退城进园”搬迁建设工程。
三年多过去了,中盐红四方新区建设进展如何?日前,记者走进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一探究竟。
携手央企,奋力“二次创业”
5月15日上午10时许,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里,鞭炮齐鸣。中盐红四方新区15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工程项目在这里举行开工典礼。这意味着新区氯碱系列项目的龙头——离子膜烧碱工程有了突破性进展。
就在5天前,氯碱系列项目建设的基础工程——公用工程在新区也宣告开工。
历经这一次次的开工,中盐红四方新区已经昂然崛起:
年产28万吨的合成氨系列产品项目总体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部分工序完工,部分装置已进入单体试车和联动试车阶段。
年产30万吨的纯碱项目土建主体施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墙面粉刷装饰,设备安装完成,已开始工艺配管,外管架铺设、防腐保温和场地硬化工作正在进行,预计5月底实现机械竣工,陆续进入单体试车、试压试漏、联动试车阶段。
年产30万吨的尿素项目造粒塔建筑主体施工完毕,屋面混凝土浇筑完成,主框架、装楼、CO2压缩厂房施工完成。主框架设备安装完成,压缩机正在进行设备主体和管道安装。
“新区的迅速崛起,离不开我省推进与央企合作发展这一大背景。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党工委委员陈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新区所在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原本为散落市区内的化工企业“退城进园”集聚地。 “开始只打算投入二三十亿元,简单地搬迁即可。可是中盐来了后,投资猛增至114亿元,等于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几倍。 ”陈朝晖说。
巨额的央企投资改变了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发展方向。该园区后升级为省级园区,合肥市开始利用新区项目建设的影响力与带动作用,吸引相关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
去年3月底举行的安徽省推进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工作会上,中盐红四方新区项目被评为“安徽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优秀项目”。 “重组后的中盐安徽红四方,连续三年经营业绩在中盐化工板块处于领先位置。中盐红四方新区建设的加快推进,既给合肥‘老化工’企业赢得二次创业机会,也让中国盐业总公司发展战略再获拓展。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坦言。
循环利用,筑起“生态闸门”
“化工=污染”,这是很多人对化工企业根深蒂固的印象。然而,走进中盐安徽红四方化工新区后,这种固有观念被颠覆了:在这里,合成氨尾气被回收后可以制成甲酸钠,成为保险粉生产原料;净化硫回收可以制成硫酸;蒸汽能够分级使用,冷凝水可以实现回收循环;锅炉废渣、电石渣与磷石膏可制造新型材料等,基本实现“三废”循环利用。
由于新区临近巢湖,其污水排放问题一直为外界所担忧。可是记者走访新区后发现,这种担忧大可不必。
为了使循环经济示范园本身不对巢湖造成污染,合肥市在中盐红四方等化工项目引进园区之前,就构建了一个包含污水处理、人工湿地、中水回用等在内的综合性污水处理系统。 “工业废水先经企业自建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再经园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标后进入人工湿地进行自然过滤,最后就像洁净雨水一样流入巢湖,从而为保护和改善巢湖水环境筑起一道‘生态闸门’。 ”中盐红四方副总工程师高俊岭介绍说。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中盐红四方另一位副总工程师王晓华告诉记者,几年来,新区一方面力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减少废水、废渣和废气的排放,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将“废物”作为原料实现资源利用,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链,从而大幅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陈朝晖进一步解释说,中盐红四方新区项目是将原本分散的污染集中起来加以治理,不仅不会污染巢湖,而且有利于巢湖水体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追求“零排放”,同时错位发展其他非化工产业。
经初步测算,中盐红四方新区每年可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30%;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0%;万元GDP的COD排放量仅0.3kg,SO2排放量小于4.5kg;固体废弃物基本实现100%综合利用。
扶持给力,坚定发展信心
记者采访中盐红四方新区之际,适逢省经信委调研组前来调研。调研中,省经信委产业处、规划处、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详细了解了新区的生产、经营、建设状况,并征询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而就在几天前,省委第五巡视组也来到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调研中盐红四方新区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煤炭、磷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化工产品价格几乎未变;农民购肥积极性不高,下游市场疲软,化工企业面临一些困难。令人欣慰的是,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科学发展的信心。 ”面对记者的采访,中盐红四方总经理方立贵如是说。
几年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成各项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园区接纳大项目的承载力。尤其是以服务中盐红四方新区项目为核心,示范园全面加快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变电站、公交枢纽站、特勤消防站等重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不因基础设施进度的滞后而影响项目推进。“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与我们企业的化工装置同步进行,这无疑为项目早日投运提供了先决条件。 ”方立贵告诉记者。
拆迁难,是一些大型项目建设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但是,中盐红四方新区的建设者们幸运地避开了这一难题。 “拆迁的事,都是由园区管委会协调解决,我们企业没操一点心。 ”说到此,方立贵一脸感激。
“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企业的一站式高效率服务,不仅使我们对项目建设充满信心,也增强了中盐总公司在安徽的投资信心。 ”在与省经信委调研组交流时,中盐红四方董事长朱枫说。
立足循环经济,做强传统产业。中盐红四方与循环经济示范园正携手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层面上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实现由点及面、互惠互利、双方多赢。
转型发展激活传统产业
在公众眼里,化工产业是一种与“高污染”密不可分的传统产业。倘若某个地区选择发展化工产业,仿佛就是选择了与污染同在而遭人诟病。
其实不然。中盐红四方新区的建设实践告诉人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产业,以转型升级激活传统产业。一方面,它坚持发展信念不动摇,用重组保稳定,用市区老厂的存量土地换取政府对新区的配套资金,赢取有利政策,保住了合肥化工,留住了人才,稳定了就业。另一方面,它以整体搬迁的形式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它采用世界先进工艺,加大环保安全和自动化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化工企业的认识,用事实告诉老百姓,化工不等于危险和污染。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建设新区,盘活了资源,为合肥化工产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