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5月31日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之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也为农资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未来,农资企业将紧紧围绕“环保”、“绿色”、“生态友好”等方面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为土壤污染防治担负责任和贡献力量。
土壤污染防治有了线路图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制定实施《土十条》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向污染宣战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系统开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战略部署,对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维护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
《土十条》是针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纲领。《土十条》提出,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要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1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总体目标。
《土十条》指出了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规划和线路。分别从调查全国土壤污染,掌握状况,健全立法到分类管理再到防范污染、监督污染、修复污染一系列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科学、严谨,便于实施最后科技加持、政府引导,最终使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耕地污染修复任重道远,亟须降本提效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显示我国有3488万亩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耕地。据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
目前,河南省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整体安全稳定,但局部地区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镉、钒、铅等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较高。
河南是农业大省,耕地占全国的6.05%,生产粮食占全国的10.15%,素有“中原粮仓”之称。耕地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最基本保障,因此,防治耕地污染意义重大。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成本因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以及修复技术的不同,其成本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农用地治理与修复成本每亩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河南耕地保有量在1.2076亿亩以上,以全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为依据,河南耕地污染点位低于全国,假使为10%,那么河南农用耕地污染估计在0.12亿亩左右,治理修复耕地污染的费用约为960亿元,其成本之高,难以想象。
由此可以看出,耕地污染修复任重道远,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延伸多种治理修复手段,降低修复成本,更应该注意未污染耕地的防护,防治结合,确保土地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落实。
化肥定制化生产开辟土壤污染防治新路径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都是导致耕地土壤污染的因素。
特别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尤为突出:一方面是化肥使用量大,另一方面是化肥的利用率低,肥料没吸收,就都变成了污染。
目前河南耕地投入养分结构失衡,全省有机无机肥施用比仅为0.09∶1,比例严重失调,不仅影响化肥增产作用正常发挥,而且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显然,化肥定制化生产是解决此问题的良效,即通过测土得到土壤的养分需求数据,再根据数据通过科学配比生产出土壤所需的化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精准施肥,有效解决化肥使用率低,减少浪费,降低投入成本,修复土壤,保护环境。
尤其,河南万庄农资集团的化肥定制化生产模式,更是从预订到售后,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更加科学、有效地解决化肥污染问题。通过“互联网+”的订单模式解决化肥产能过剩问题;通过定制化生产解决土壤受损问题;通过农村物流干线网,解决化肥物流配送问题。此外,通过乡镇6S店和乡村农技推广师进行线上线下融合,为农民提供从基肥、追肥,每一个阶段的信息服务指导,进一步防治化肥对土壤可能造成的污染,并在与农民的沟通中随时更新土壤数据,为后续更好地依据土壤状况进行化肥生产提供及时反馈。
因此,通过生产厂商和耕地使用者的有效沟通,密切配合,降低耕地防治和修复的成本,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增收,促进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