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家庭农场”对化肥行业的启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导致农业生产人均产值偏低。在原有的生产模式下,由于农业收入偏低,劳动积极性和资金投入方面都极为有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城镇务工,但受到当前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限制,农业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并未有所提升,农业生产仍偏向于粗放的非专业化特点。促进土地集中到少数有意愿和技术能力的家庭和生产集体,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农业技术的潜力,提升规模化管理和生产优势,并进而实现人均产值的大幅提升,这无疑是扭转农业生产现状的唯一处理。今年“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就是为实现该目的而进行的一次努力。从期望实现的目标来看,这也是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农业生产格局的改变,未来也必将对农业生产资料中最重要的化肥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卓创认为首先在三个层面上,化肥行业将会发生重要转变。
针对性需求将改变企业的生产布局
构成家庭农场的主体必然是最优秀和最具积极性的农业生产者。由于人均耕种面积的扩大,新技术对于提升人均收入的作用也将会更为明显,家庭农场经营者会更加愿意以及善于接受和学习新技术,使用新型高效费比化肥的倾向也会更强。首先测土配方技术会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发展。家庭农场在农产品(6.92,0.03,0.44%)生产经营中的商品化和品牌化发展倾向将令农产品生产类别在地域上更为集中,同一地域上测土配方的需求和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对于化肥企业而言,产品的同质化需求会相应减弱,广泛的地域上需求类别会呈现多样化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最终会导致复合肥建厂需要更贴近市场,生产的产品类别也会更贴近于当地市场的需求,跨地区的产品销售将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
专业化农业生产将促进化肥产品结构调整
成熟的家庭农场是循环经济的代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和牲畜粪便等有机废料的利用率将会提高,同时对于耕地质量的重视也会令家庭农场在使用化肥时更倾向于使用低环境负担的有机肥料。这将会促使化肥企业和家庭农场之间形成循环经济联系,家庭农场在作为化肥消费群体的同时也将向化肥企业提供农业生产的有机废料。而化肥产品主要是复合肥产品中,有机复合肥将成为产品结构中的主要部分。另一方面,对于农产品品质的重视也会让家庭农场在氮磷钾三大主要肥种外将增加对微量元素复合肥的需求。专业化的农业生产者会拥有更为成熟和科学的种植技术和能力,而这也会对化肥生产提出更为确切和高端的要求。
化肥企业的销售必须全程参与到农业生产中
以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运作模式来看,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经营需要更多专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由于单一家庭农场的种植面积扩大,农资需求量相对集中,化肥生产企业的销售系统将有条件绕过中间流通环节直接接触最终用户,因而企业也有条件和需求转变成化肥产品和技术服务供应商。测土配方等服务也将仅仅是一种基本需求,化肥企业通过持续的跟踪服务并保持与农民的良好沟通,将是今后提升企业品牌和信誉的关键手段,化肥企业未来将全程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此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发展所形成的市场环境,也将有利于将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逐出市场。
家庭农场在中国的发展有良好前景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发展经历看,中国目前存在的最大不利因素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家庭农场没有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长期经营的稳定性存在隐患,未来仍需要制定更多的政策法规来提供支持和保护。然而我们从长远发展前景来分析,家庭农场提升了农业生产者的人均耕种面积,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产成本投入提升人均产出,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人口和劳动力,对于改变中国国民收入结构也有积极的作用。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一次专业化和经营化发展方向的转变。这种转变也必然推动中国农资供应体系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