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邓州市是全国产粮大县。3月4日下午,记者和邓州市市委书记刘朝瑞来到腰店乡黑龙村,当晚夜宿农家;第二天又来到桑庄镇陈堂村座谈。 记者观察到,农民眼中尚有三个难课需破解:一是,农机补贴不能满足需求,甚至5个村争一台补贴指标;二是,农家生活逐渐“城市化”,很难积到农家肥,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三是,田间地头沟渠失修堵塞,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8.4万亩只有4台拖拉机补贴,5个村争一个指标,几率就像中彩票” [记者观察]3月4日16时,记者来到黑龙村61岁的老农李京贵家,他告诉记者:“一儿一女,都在广东打工。” 不一会儿,李老汉邀请来村支书王五一、种粮大户房志选、王家村,小院热闹起来。支书王五一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全村2356人,有700多人外出务工,青壮劳力几乎全走了。” “以后他们会再回来务农吗?”记者问。 “上一代农民工是‘年轻时外出打工、年老时回村种地’;新一代农民工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一是挣钱少,二是跨省、跨市婚姻不在少数,有二三十户人家已经在县城买了房子啦!” 今后谁来种地?在黑龙村,解决种地劳动力短缺的办法就是土地流转,全村3927亩地有一半左右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实行规模经营。王家村是全村最大的种粮大户,种了12户人的112亩地,去年净挣七八万元。 “光靠我一个人,可侍弄不了百十亩,全靠农机专业合作社,从犁地、播种、洒药、收割,都不用自己动手。我们村的农机合作社,覆盖了周边三个村1万多亩地。问题是一台大型机械便宜的七八万元,贵的十几万,投资太高,而农机补贴指标太少,农忙时,常常需要排队预约,难免误了农时。”王家村说。 第二天与桑庄镇陈堂村的8位种粮大户座谈。陈堂村全村2860口人,半数在外打工,4800亩地大多集中到100多个种粮大户手中,最多的是村支书周中会,种植了160多亩地,去年纯利十余万元。 陈更玉等8位种粮大户集中反映了大型机械偏少给种田带来的难处:“全村只有5台大型农业机械,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如果能补贴面再扩大一些,全村再增加十几台大型机械是不成问题的。” 参加座谈的镇党委书记李莉说:“去年全乡8.4万亩只分配了4台拖拉机补贴,5个村争一个指标,几率就像中彩票。现在全乡种粮的机械化率达到了70%,如果加大补贴力度,短期内就可以达到90%。” 她算了一笔账:全镇需要5个农村合作服务社,一个社8到10台机械,总投资100多万元,如果国家补贴25%,农机服务就可以迅速覆盖全镇。 [专家解读]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打工潮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人口结构,“种粮用工荒”催生了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农村开始“分工分业”。此时,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服务专业队等专业组织应运而生,既帮助种粮大户这些“职业粮农”实现规模种植,也解决了一家一户“兼业粮农”的种粮难题,值得大力扶持。去年全国农机补贴为155亿元,平均到每个农民仅有12元,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过量使用化肥,土壤严重板结,过去能耕七寸深,现在只能耕四寸” [记者观察]3月4日晚,记者住在李京贵老汉家,继续白天的聊天。记者发现这家家里用的是抽水马桶。再仔细环视干净的院落,发现没有过去农家常见的鸡舍和猪圈。 “这还怎么积人畜粪便等农家肥呢?”记者问。 “现在庄户人日子好了,也讲究卫生清洁,很少有人在院落里养鸡、养猪,种地主要靠化肥。”李京贵回答。 种粮大户房志选告诉记者:“现在土地的化肥施用量太大了。种一季麦要200多斤化肥,根本没人费时费力再使用农家肥。但是常年过量用化肥,土壤开始板结,过去种地耕七寸,现在只能耕四寸,再往下翻,全是硬疙瘩。农作物不能深扎根,肯定会影响产量,这是今后种庄稼的一个大隐患。真希望国家多研制有机肥料,替代现有的化学肥料。” 过量使用化肥还加大了种植成本。李京贵说:“20年前复合肥10多元钱100斤,现在涨到了170元至180元了,涨了10倍。” 在桑庄镇陈堂村,村支书周中会给记者说了一件事:“土壤板结需要改良,农业专家建议实行深耕,结果小机械耕不动,就换成了100马力的大拖拉机还是犁不动,一加油门结果把犁齿都拗断了。” [专家解读]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农民生活“城市化”是一个大趋势,结果是种地农家肥减少,化肥量增加。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化肥消费大国,占到总用量的三分之一,单位使用量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使用化肥提高了粮食单产,但是过量、不均衡施肥,降低了农产品品质,引发土壤板结,污染了地下水,成为粮食增产稳产的一大隐忧。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二,一是加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农民科学均衡地使用化肥;二是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一个村一年投入三五万元,贯通地头的沟渠,粮食至少增产10%” [记者观察]来到黑龙村、陈堂村的麦田,下田坎,走麦垄,记者发现一家一户地头的不少沟渠段长年失修堵塞。一些农民正在浇地,可是从机井里抽出来的水不能顺着沟渠流到地头,而是接几十米长的皮管子把水引到田里。 黑龙村村支书王五一介绍:“这些年国家十分重视水利投资,光我们村机井就打了116个,实现了50亩地一眼井,就算是最旱的时候也能抽水浇地。可是随着农村义务工的取消,以往每年冬季开展的家家户户承包地里的挖沟挖渠没有办法组织,导致田里的排水沟渠无法连成网。浇地时还好说,接上管子引水。涝时水却很难排出去。” 去年秋季雨水大,黑龙村发了涝灾,三分之一的秋粮受灾,减产了三分之二。王五一支书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难题普遍存在,村民眼看着着急。” “解决这个难题一年要投入多少钱?”记者问。 王五一和种粮大户房志选给出答案:“一年只需要三五万元,就可以‘旱能浇,涝能排’,增产10%。” 房志选说:“庄户人知道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比如打井要占一片地,占谁家的都没意见。” 陈堂村种粮大户陈更玉,种了42亩地。他说:“今年抗旱时,我最远的地块接了4盘、300多米的皮管。”他告诉记者:“现在水利建设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打通农田里的沟渠,如果按300亩一个方周边修好排水沟渠,再用好已有的配套机井,我包的地保证一年增产二三成!” [专家解读]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搞好粮食生产,重要的是抓好着力点。而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是投入最少、产出最高的着力点。把农业生产的一个一个着力点解决好,粮食生产才有可持续的保障。(记者刘健娄辰 林艳兴) |
潍坊诸城惊现“地瓜王”重达 | |
潍坊诸城被誉为“舜帝之都”,是舜文化的发祥 2017-11-16 09:26:48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今日国内尿 2017-11-16 08:51:18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二铵企 2017-11-16 08:49:43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氯化 2017-11-16 08:48:51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硫酸 2017-11-16 08:4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