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图景,这是一个民族最为执著的情怀。中国梦,以其鲜明的人本精神和巨大的感召力量,不仅触及了13亿中华儿女心灵最柔软的部分,而且,为中国崛起树起了全新标杆,为中国家园描绘了美好愿景。 回顾人类历史的过往云烟,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始终贯穿在历史的跳跃之中:有梦想才有理想,有思路方有出路;梦想照进了现实,美好就回归了人间。往圣先贤中,孔子有大同小康之梦,柏拉图有理想国憧憬,莫尔有乌托邦情结;世界诸国间,“五月花”号梦想孕育了美利坚的辉煌强盛,“蒸汽机”奇迹引领了英吉利的历史风骚;在近代中国,百年的风云激荡选择了始终追梦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正因为此,饱受忧患和磨难的中国,得以终结积贫积弱的屈辱,找回丢失已久的荣耀,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梦想。 如今,站在更高的起点,中国梦的“宏大叙事”已经揭开大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是激动人心的时代强音,也是亿万人民的浓浓心声。 中国梦,固然是民族复兴的鸿篇巨制,是大剧院里的黄钟大吕;但其基石永远是每一个人梦想的叠加,汇聚的始终是一个个细微的宫商角徵。一句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对尊严和平等的坚守,对权利和保障的诉求,不仅是中国梦的精彩亮点,更是中国梦的支撑点、着力点、突破点。 他们最盼望的是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经营收入稳中有升,打工收入持续增加,转移收入不断加码,财产收入有所突破。他们最渴望的是拥有机会。不仅能够自由迁徙,还能在城市找到一份好工作;不仅能够在城市住下来,而且还能扎下根来;不仅能够享有同城待遇,而且一样有向上流动的机会。他们最坚持的是拥有尊严。凭力气干活,凭本事吃饭,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平等享有现代化成果。他们最期待的是社会保障能够更高水平的覆盖。不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而且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穷有所济。他们最希冀的是拥有一个美好家园。不仅有美丽乡村,也有生态城市;不仅有环境优美,也有文化乐土;不仅有和谐社区,也有文明社会。他们最担心的是权益受到损害,担心工作不稳定,担心工资被拖欠,担心土地被剥夺,担心留守家人被欺负,担心各项权利被忽略。他们还有很多的期待,很多的热望,很多的诉求,很多的关切……而这,正是中国梦的民生本质和生命力旺盛之源! 如果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形象地表述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朴素梦想;如果说,“同顶中国天,同踏中国地,同为中国人”,诉说的是新一代农民不断增强的权利意识;那么,“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就是实现小康之后的农民对美好生活新的追求。 梦想高悬天际,最终还要回到大地;星空虽然无垠壮阔,但仰望者必须站稳脚跟。实现三农中国梦,不能靠“梦中梦”,更不可能靠“盗梦空间”,它要有深厚的现实基础。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对于三农中国梦来说,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就是梦想放飞的坚实支点。正是这一思想的确立,中央连续出台了十个一号文件,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大战略论断,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积极调整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促进了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结出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也必将是实现三农中国梦的理论和精神之源。 三农黄金期为实现三农中国梦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新世纪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飞跃。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创造了“九连增”,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稳定发展之路;农产品市场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建立健全了集生产流通仓储加工贸易相结合的农产品产业体系;农业科技综合水平大幅跃升,形成了教育科研推广多层次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建设崭露头角,培育了一批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为代表的新型农民。农民增收实现了“九连快”。不仅稳定了经营和务工的传统收入,而且在政策和财产收入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极大改善了农民增收的制度、市场和社会环境。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农村水电路气房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一大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和最实际的民生工程陆续交付使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攀上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境界,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展现新的视野。农业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一些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制度和体制弊端被摈弃,一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新制度和新政策被提出。农业农村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为三农中国梦不断前行廓清了道路。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历史已经证明,是三农改革发展的理论创新打开了制度创新的闸门,是制度创新撬动了实践创新的杠杆,是实践创新开启了三农发展的新时代;历史终将证明,伴随着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一个全新的三农中国梦将会越来越清晰、离我们越来越近。 伟大的梦想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她美轮美奂的姿彩,也不仅在于她动人心魄的力量,更在于她虽历经磨砺而始终保持锐意奋进的姿态。 三农中国梦,是中国现代化故事最动人的章节,是中国农业文明最伟大的变革。但是,任何梦想都不会始终一帆风顺,三农中国梦也始终面临严峻的挑战,难免坎坷和曲折,还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甚至随着发展的转型跃升,困难和考验也一定会有升级版。我们不仅要有敢于吃苦头的心理准备,也要有防止栽跟头的风险管控,更要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理性和自信,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 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明显的,虽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不会改变,“三农”问题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而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还会与日俱增,但毋庸讳言,尽管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已经确立,但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仍然沉浸在GDP冲动的眩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松懈麻痹的心理,对三农的态度还是重视在文件上、强调在会议上、落实在媒体上,甚至或多或少地存在口号农业、口头农业和口惠农业的现象。 虽然这些年粮食生产创造了“九连增”,但粮食的刚性需求与生产的硬性约束的矛盾依然坚挺,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仍然突出,劳动力转移与“谁来种地”的矛盾更加明显。探索创新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提升农业比较效益的增收机制,大力拓展推进农民职业化和新型农民建设的内生机制,是保持农业“长治久安”的历史性任务。 虽然农民增收实现了“九连快”,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依然是低水平、低基数、低层次上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还在扩大,农民增收的现有模式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路径还处在探索过程,长效和内生机制尚未形成,制约因素仍将长期存在。 虽然这些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城乡权利同等化进程不断提速,但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然存在结构性失衡,社会保障的覆盖也依然是低水平和低层次上的普惠,对农民的观念歧视依然一定程度地存在。 虽然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但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还存在“要地”重于“要人”的现象,城镇化的就业和吸附能力还明显不足。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赶农民上楼、破坏农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文化建设的滞后、道德约束的失范也是不争的事实。 “幸福不会自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三农中国梦,要靠改革;推进三农中国梦,要靠深化改革。30多年来,我们以改革创造了三农黄金期,靠改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化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发展的问题、成长的烦恼、转型的焦虑,也一直如影随形。我们惟有始终坚持改革,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拓展改革,才能攻下一个又一个山头,领略一个又一个风景,发现一个又一个难点和隐忧。 改革是意志,更是智慧。怎么深化?怎么拓展?从何处入手?又怎样牵住牛鼻子?千头万绪中,抓住了根本,就找到了总钥匙。揆诸现实,农业的根本问题是人多地少、劳动生产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农村公共服务滞后、投入和投资严重不足;农民的根本问题是权利落实滞后、社会保障不力。面对问题、应对挑战,以改革来破解改革中的问题,是惟一的选择。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最大着力点。圆好中国梦,要解决好农业人多地少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大方向不动摇。“减少农民”要靠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来实现;但“富裕农民”却更为复杂。一方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减少了农民,为富裕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资金、劳动力和市场大规模向城市聚集,造成了农业“失血”和“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困扰,在当前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影响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由“老弱妇孺”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处置和应变能力上严重滞后。怎么办?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方面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着力培训以新型农民为核心的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引导规范各类资本有序进入现代农业,投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带动、激发、增强农业发展的内生力量,形成长效机制。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最佳突破点。实现中国梦,必须补上对农村的欠账,补齐农村的短板;必须构建平等互利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城乡统一均等的公共服务制度;必须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水平。当前,要把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摆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农村民生建设,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在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等急需的民生工程上取得更大突破。要抓好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发展县城和中心镇,提高城镇吸纳就业、聚集人口的能力;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在尊重农民意愿、方便农民生活的前提下,既提高农民享受现代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又保持田园风光、优良生态和传统人文,决不能让美丽乡村成为环境和生态新的灾区,决不能让农业文明的故乡出现文化和精神丢失。 落实农民法赋权利是最终落脚点。三农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就是农民权利维护和发展过程。中国的农民是最实在的人群,中国梦对于他们来说,眼前的就是平等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因此,破除二元结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显著提速,必须剥离附着于户籍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福利,必须摈弃对农民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歧视,把维护和发展农民的法赋权利作为推进城乡居民权利同等化的重大要求,努力扩大农民政治上的参与权、经济上的自主权、文化上的共享权。要重点做好农民各项法赋权利的落实和维护,不仅不能剥夺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而且要把它作为农民权益维护的核心点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点。要突出抓好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权益维护工作,不仅需要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保护他们的经济权、劳动权、休息权和健康权,在诸如户籍、培训、劳保、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乃至第二代、第三代出现的社会“第三元”等问题,以及深深困扰他们个体的文化生活匮乏和精神压力沉重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还要从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的角度,维护他们的各项权利。不能让户籍成为农民工参与城市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障碍,不能让他们继续在城市纳税,去农村投票,不能让城乡差距和分割在城市在地化、复杂化,更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的“第三元”、“蝙蝠人”。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站在三农发展新的起点,倾听中国梦的铿锵足音,我们惟有始终秉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态度,始终坚持砥砺奋进的情怀,同心共筑,合力共建,才能共享中国梦的辉煌和荣耀,才能创造三农中国的美好明天!
|
潍坊诸城惊现“地瓜王”重达 | |
潍坊诸城被誉为“舜帝之都”,是舜文化的发祥 2017-11-16 09:26:48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尿素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今日国内尿 2017-11-16 08:51:18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一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磷酸二铵价格市场行情日报,二铵企 2017-11-16 08:49:43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氯化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氯化 2017-11-16 08:48:51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 | |
2017年11月16日:国内硫酸钾价格市场行情日报,国内硫酸 2017-11-16 08:48:01 |